今年5月是全國第五個“民法典宣傳月”。作為玉龍縣法治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,玉龍縣濱江公園法治文化陣地由縣司法局牽頭建設,通過將法律知識融入公園景觀,打造集休閑娛樂與法治教育于一體的休閑空間,讓市民在日常中潛移默化提升法律素養(yǎng),營造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風尚。
5月15日傍晚,記者在濱江公園看到,不少市民在休閑散步時駐足憲法宣傳區(qū)、法治文化長廊、法治成語典故區(qū)、法治名人典故區(qū)、普法宣傳區(qū),了解法律知識,感受法治文化氛圍。
玉龍縣濱江公園的打卡框普法角落。(麗江融媒記者 段玉菊 攝)
玉龍縣濱江公園法治文化陣地于2024年12月建成。文化陣地兼具設計美感與豐富內涵,在保留原有景觀與休閑功能基礎上,融入多元法治文化元素,為市民打造沉浸式學法新場景。
玉龍縣濱江公園的普法宣傳區(qū)。(麗江融媒記者 段玉菊 攝)
緊鄰公園入口的青少年法治互動區(qū),以蹺蹺板、法治謎語等互動形式融入普法元素。市民和琴芬表示,她家住在公園附近,常帶孩子來游玩,園區(qū)將法治知識與游樂設施結合,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很有意義。
玉龍縣濱江公園的普法宣傳區(qū)。(麗江融媒記者 段玉菊 攝)
憲法宣傳區(qū)以紅白兩色為主基調,設有憲法宣誓臺,市民在此可深切感受憲法權威與法治力量。
“離婚太沖動?30天內可撤回” “侄子、侄女、外甥、外甥女可代位繼承遺產” “八周歲以上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”…… 在公園的民法典 “時光隧道” 普法區(qū),一系列與百姓生活緊密相關的法條知識直觀呈現(xiàn),市民抬眼可見、駐足即學。
玉龍縣濱江公園的民法典“時光隧道”。(麗江融媒記者 段玉菊 攝)
“在公園乘涼散步時,隨時能學到民法典知識?!?市民和女士表示,公園的民法典 “時光隧道” 以年齡為線索,將不同人生階段的權益規(guī)定融入獨立設施,通過具象化時空場景,串聯(lián)起民法典貫穿全生命周期的法律保障,這種兼具趣味性與實用性的普法形式讓她深受啟發(fā)。
法治文化長廊設置法治互動體驗區(qū)、主題打卡框等普法場景,通過陳列法律常識、提升互動體驗,讓市民在寓教于樂中增強法治意識?!拔页砉珗@廣場游玩,這里的走廊和涼亭有很多普法漫畫,內容通俗易懂,故事里蘊含的道理讓人受益,還能學到法律知識。” 學生潘悅告訴記者。
玉龍縣濱江公園的法治謎語普法角落。(麗江融媒記者 段玉菊 攝)
景中有法,法中有景。濱江公園將法治文化場景有機串聯(lián),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讓法律知識融入日常生活。市民在休閑娛樂健身時,就可接受法治教育;園區(qū)通過構建 “辦事依法、遇事找法、解決問題用法、化解矛盾靠法” 的法治環(huán)境,讓法律可感可觸,更讓法治宣傳聚人氣、接地氣。
玉龍縣司法局相關負責人表示,將持續(xù)深化法治文化宣傳教育,通過優(yōu)化場景設計、豐富普法形式,讓法律知識可感可觸、可視可及,不斷增強群眾法治獲得感與幸福感。
記者/段玉菊
責編/和真羽
二審/李 橋
終審/楊國鈞
麗江市融媒體中心 出品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