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多彩麗江】白族語中遺存的古漢語

2025-04-27 11:53:53 閱讀量5354 字數(shù)3091

白族語中遺存的古漢語


——以玉龍縣九河鄉(xiāng)龍應村為例


平  女(古城區(qū))


范義田先生在《明家源流》中說:“明家者,漢與氐混合種也。其族包含兩系:其一屬巴氐,號曰僰,曰施,曰嶲;其一系屬秦隴之白氐,號日月,曰明,曰白。而兩系又南北交流,多有混合?!彼衷凇栋渍Z白文及白國傳說歷史》中說:“明家語者,古代漢語與土著語之結(jié)合也。”“明家”是白族的古稱。古漢語按歷史分遠古、上古、中古、近古4個時段,遠古指殷商時期,上古指周、秦、兩漢時期,中古指魏、晉、南北朝、隋、唐、宋時期,近古指元、明、清時期。玉龍縣九河鄉(xiāng)龍應村的白族自秦隴白氐來到云南姚州,再經(jīng)姚州抵現(xiàn)居住地,其語言較少受中古、近古漢語的浸染,至今仍保留大量的遠古、上古漢語。

一、日常用語


筆者經(jīng)多年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龍應村白族語的稱謂語、服飾名、勞動工具名、動詞、形容詞、節(jié)慶名、習俗語等,都保留著大量的古漢語。

1.山川、植物名詞?!吧健苯小皩妗?,“箐”叫“岣”,“峽谷”叫“嵕”,“懸崖”叫“巖匒”,“陡坡”叫“丿坡”?!笆苯小绊摹保疤铩苯小扮堋?,“水”叫“滸”,“湖”叫“浜”,“水庫”叫“漰”,“江河”叫“共工”,“?!苯小案蕖?,“路”叫“途”,“橋”叫“箍”。“樹”叫“梓”,“草”叫“屮”,“干草”叫“茻”,“稻谷”叫“粟”,“玉米”叫“夷麥”,“蕎麥”叫“苦谷”,“黃瓜”叫“匏”。

2.動物名稱。“老虎”叫“玀”,“兔”叫“拖拉”,“蛇”叫“蝰”,“猴”叫“猴猻”,“狗”叫“獷”,“豬”叫“歹”,“熊”叫“獍”,“鴨”叫“鵪”,“雀”叫“鸼”,“雉鳥”叫“鹖翟”。


3.勞動和勞動工具?!翱场苯小绊健?,“斧頭”叫“卜斥”,“刀”叫“乂砃”,“砍刀”叫“乂砃母”?!巴凇苯小皠啞保颁z頭”叫“钃扇”,“挖地”叫“剢畿”。“割”叫“弒”,“鐮刀”叫“乂片”,“割草”叫“弒屮”?!袄缣铩苯小绊界堋?,“鏵犁”叫“耤戈”?!耙圃浴苯小皰M”,“栽棒”叫“扢針”,“栽秧”叫“封扢”。“薅除”叫“搰”,“薅秧”叫“搰植”,“薅谷子”叫“搰谷”。“背”叫“務(wù)”,“背柴”叫“務(wù)薪”。

4.廚具和廚務(wù)?!霸睢苯小霸羁凇?,“鍋”叫“爨”,“羅鍋”叫“盟榼”,“甑子”叫“椀榼”,“鍋鏟”叫“鏟子”。壇叫“礽”,“罐”叫“君”,統(tǒng)稱“君子礽妞”?!按笸搿苯小皧B”,“小碗”叫“丐”,統(tǒng)稱“丐子夿妞”?!翱曜印苯小绑珉p”,“漏勺”叫“溢勺”,“菜刀”叫“創(chuàng)菜乂砃”,“砧板”叫“搟板”,“勺”叫“面召”,“瓢”叫“瓢”。“撿”叫“摭”,“切”叫“創(chuàng)”,“炒”叫“殂”。

5.形容詞。“大”叫“菿”,“小”叫“細”,“多”叫“幾”,“少”叫“許”。“長”叫“繌”,“短”叫“次”,“高”叫“崗”,“矮”叫“卑”。“鮮艷”叫“彡”,“暗淡”叫“黯”。“好”叫“秀(瓊)”,“壞”叫“害(宄)”。“直”叫“端”,“歪”叫“乙”,“滑”叫“沝”等。

6.動詞。“打”叫“單”,“殺”叫“假”,“拍”叫“摽”。“吃”叫“咽”,“咬”叫“唵”。“看”叫“睅”,“去”叫“遃”,“來”叫“遌”,“回”叫“迓”。“拴”叫“縛”,捆叫“冊”,拉叫“兼”,牽叫“揩”等。

二、古曲起興句

白族曲子有固定的詞牌名,如《緬你篤》《花石花》等,仔細推敲這些詞牌和起興詞語,亦是古漢語。

“緬你篤”是“想念你”,“緬”為“緬思、緬想”,“篤”為“感情誠篤”?!盎ㄊā笔恰笆^開花”,即精誠所至,金石為開?!皝V實乂”是“實在尖”,“乂”的本義為“尖”,引申為“快、突出”等?!凹嫘乃鳌笔恰盃坷牡睦K索”,以此形容相好者形影不離。“心悠悠”形容心緒不安,“永永噫”即“柔順啊”?!鞍走渫奔础鞍自铝痢?,“咪望”為“月亮”?!罢諘锤纭奔础罢丈涑龉饬恋母绺纭保c“白咪望子白姐姐”對應,即“像太陽一樣照亮人心的哥哥”。此外,“恅哩恅”“媾哩媾”等皆為古漢語。

九河鄉(xiāng)風光。


三、諺語和警句

諺語和警句簡潔、富有哲理,凝結(jié)著白族人民的聰明智慧。

“心角顛吶冇勘算,初跪趯則初睕盹”意為“心頭沒有規(guī)劃,一坐下就瞌睡”,用來譏諷無所事事不動腦筋者?!盎ㄩ_昄則花吶采,花謝了則哪人要”意為“花開時節(jié)花不采,花開謝了哪個要”?!皶L”是“日光反射”,引申后指時辰。“人家顛么花哩開,卬(你)顛么則屮哩謝”意為“人家前面花盛開,我(你)前面花也謝”?!板X呀冇哩遃做集,米呀冇哩洿漢氜”意為“沒有錢也去趕街,沒有米也來蒸飯”,有時指沒有條件也要創(chuàng)造條件,有時自嘲因缺乏條件不得已為之?!搬碡傁玖ū搜孰埽f唔界苎矢善煛币鉃椤柏垉盒蓍e它吃肉,公牛犁田吃稻草”,用兩種動物的不同命運諷刺社會的不公平。還有“顛夕勘得百,迗昖開顛摸壁”“漢呀平哩畿呀平,阿晐霧渥阿晐晴”等。


四、逗四句

無論日常生活或重大慶典中,白族人民愛用“逗四句”這種幽默風趣的語言增添歡樂氣氛,故有“逗四句,圖哂合”之說?!岸骸睘椤罢腥?、逗引、逗趣”之意,“四句”即“四字句”,“圖”為“謀求”,“哂合”為“笑聲”。

祭天、祭祖、起房蓋屋、結(jié)婚生子等,龍應村人都用“逗四句”來表達祈愿頌贊、慶賀祝福之情懷,制造歡樂氣氛。如,建房上梁時大師傅的“逗四句”能使觀眾一片歡騰,婚禮中的“逗四句”既表達美好祝福,又能烘托喜慶氣氛。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,白族先民祈盼天公風調(diào)雨順、大地五谷豐登,所以在勞作中亦愛“逗四句”,既娛神也娛人。

五、3字隱語

龍應村人愛用一種3個字的隱語,故意隱藏重要信息,讓人難懂。比如,想說某個人笨,只說“彼東南西少”,隱藏“北”(“笨”)。剖析這種隱語的形成,可能與白族先民的征戰(zhàn)史、逃難史相關(guān),有意隱藏一些不為人知的史實。

六、甩本子

“甩本子”是一種古老的談戀愛方式。“甩”為“扔去、拋去”;“本子”又叫“古本”,即“古老的本子”。它是白族民間一種流行的說唱藝術(shù)形式,分大本曲、小本曲。大本曲以長篇敘事為主,通常在重大節(jié)慶時演唱;小本曲短小精悍,常在婚戀對歌中說唱。龍應村民的“甩本子”由小本曲演繹而來,常運用于談情說愛場合,或熟人間相互逗趣。剖析那些古曲,多是古漢語。如,“對漢對畿對昖望,遘儂相媾阿百歲”,“漢”是“天”,“畿”是“地”,“昖”是“日”,“望”是“月”,“遘”是“遇”,“媾”是“結(jié)親交好”,“阿百歲”是“100歲”。

七、與西北方言相似的詞匯

龍應村民性格粗獷,說話嗓門大、語氣重,許多詞匯接近西北方言。如,“這里”叫“阿逹”,“那里”叫“噢逹”。“什么”叫“阿甚(阿呢)”,“做什么”叫“做甚(做呢)”,“不要”叫“嫑”,“壞了”叫“害哈”。“我”叫“卬(俺)”,“你”叫“儂”,“他”叫“彼”,“小姑娘”叫“妞子”,“朋友”叫“伙計”,“連襟”叫“挑擔”,“不務(wù)正業(yè)者”叫“二流子”,“不懂裝懂者”叫“半吊子”?!傲奶臁苯小罢洝?,“謝謝”叫“難為”?!皞摹苯小皯Y氣”,“勞累”叫“受苦”,“出力”叫“攢勁”,“蹲下”叫“蹴趯”,“裝腔作勢”叫“擺譜”,“一般”叫“合適”,“便宜”叫“相應”,“不愛收拾”叫“邋遢”。“拳頭”叫“定子”,“胳膊肘”叫“手拐(倒拐子)”?!拔米印苯小绑纷印保绑啊苯小巴莲E子”,“驢”叫“駱”,“種馬”叫“驪”?!扮t鈸”叫“镲镲”?!艾F(xiàn)在”叫“里格”,“以前”叫“顛格”……

語言是族群的顯著特征,是當?shù)貍鹘y(tǒng)文化傳承和發(fā)揚的重要載體。龍應村的白族語較別的白族村子更多地保留有古漢語,很多語言仍保留漢字造字時的本義。對其進行研究、保護是十分有價值的事。

圖片由趙麗軍攝。





編輯:白   浩

校對:錢   磊

二審:和繼賢

終審:郭俊燕
麗江市融媒體中心 出品
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(zhuǎn)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?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
24小時網(wǎng)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888-5112277 舉報郵箱:LjrmTS@163.com
【法律聲明】除非本單位(麗江市融媒體中心)主動推送或發(fā)表至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,任何第三方網(wǎng)站或平臺不得轉(zhuǎn)載麗江融媒App及LIJIANG.CN和LIJIANGTV.COM主域名及子域名下之任何內(nèi)容,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。

掃碼轉(zhuǎn)發(f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