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居追憶方國瑜先生

2025-10-24 16:01:13 閱讀量3981 字數(shù)2448


青瓦白墻的方國瑜故居,承載著納西文化的厚重,也留存著這位被稱為“南中泰斗”“滇史巨擘”學術(shù)大家的過往。


近日,一場緬懷方國瑜先生的座談會就安排在了這里。方國瑜先生的弟子、親屬、學界同仁及社會各界代表齊聚一堂,循著先生的學術(shù)脈絡(luò)與人生印記,訴說思念、共話傳承,讓這座院落滿是溫暖與力量。


近日,在方國瑜故居舉行緬懷方國瑜先生座談會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
師生情:一句 “納西子弟與弟子”,一生追隨與傳承


“方國瑜是納西族的好子弟,而我是方國瑜先生的弟子。” 座談會上,林超民教授的開場白瞬間拉近了與眾人的距離,也道出了他與方國瑜先生跨越數(shù)十年的師生情緣。


林超民是我國著名歷史學家、民族學家,中國第一位民族史博士,長期致力于中國民族史與云南地方史研究與教學。他還是云南大學教授、云南省文史研究館館員、云南省國學研究會會長。


時間回溯到1963年,彼時還是云南大學學生的林超民,第一次聆聽方國瑜先生講課。當先生提出 “中國歷史是一個整體”的論述時,他心中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,決心跟隨先生潛心研究民族史。此后,林超民追隨方先生治學,將先生的諄諄教誨一一銘記于心,尤其是“不淹沒前人,要超越前人” 這句話,更成為他畢生踐行的座右銘。


“每次來麗江就像回家?!?林超民教授說,回到方先生的故居,仿佛能再次感受到先生的治學精神。如今,他不僅在學術(shù)領(lǐng)域深耕不輟,更像先生當年培養(yǎng)自己一樣,用心培育后輩學子,讓“超越前人”的學術(shù)精神代代相傳。


林超民教授分享師從方國瑜先生的經(jīng)歷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
親情暖:“他負擔著家里七八個孩子的生活”


在方寶初的記憶里,叔叔方國瑜不僅是學界敬仰的大家,更是家里的 “頂梁柱”。“那時候日子苦,叔叔一個人要負擔家族七八個孩子的生活,再忙再累,也從沒讓我們受委屈?!?/span>


這些細碎的回憶,讓眾人看到了學術(shù)大家卸下 “光環(huán)” 后的溫柔,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先生 “治學先做人” 的人生準則。


方國瑜先生的侄子方寶初回憶家庭生活的點滴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
堅守路:“沿著他的足跡,讓先生‘走出來,活起來’”


“作為一名繪畫工作者,要建一座名人故居,談何容易?”方國瑜故居的設(shè)計者周庭偉,用一句話道出了當初籌建的不易。但這份不易,在他 “要讓先生事跡活起來” 的信念面前,都化作了堅持的動力。


為了收集方國瑜先生的遺跡,周庭偉給自己定下了一個“笨辦法”:沿著先生的足跡走。先生到哪里做過研究,就去哪里找資料;先生與哪些人有過學術(shù)往來,就去拜訪哪些人。從偏遠山村到圖書館,從泛黃手稿到老照片,周庭偉一點點拼湊出先生的學術(shù)人生,再將這些“珍貴碎片”融入故居的每一處設(shè)計里。


參與修繕方國瑜故居的周庭偉先生,講述修建之初的不易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
共話傳承:為文化延續(xù)建言獻策


座談會上,大家暢所欲言,為方國瑜先生精神的傳承、麗江文化的發(fā)展建言獻策。


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木麗,特別提到林超民教授多年來為西南文化傳承、方國瑜先生學術(shù)思想傳播所作的貢獻,并真誠地說:“希望林教授今后繼續(xù)為故居的學術(shù)研究與傳承助力,指導麗江納西文化研究會的工作?!?/span>


世界文化遺產(chǎn)麗江古城保護管理局局長木麗(中)作發(fā)言交流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
“我特別期待方國瑜故居能成為麗江文化教育的坐標!”學者楊福泉話語里滿是期待,他認為方國瑜先生是“學貫中西的導師”,未來可以依托方國瑜故居打造講座品牌,讓這座院落的影響力不斷擴大,成為麗江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。


學者楊福泉作發(fā)言交流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
退休老領(lǐng)導楊國清再次闡釋了方國瑜先生的偉大成就,尤其強調(diào)了先生提出的“中國歷史整體性” 理論的前瞻性。他說:“方先生的這一理論不僅是學術(shù)研究的重要指引,更是理解民族文化、守護文化根脈的關(guān)鍵?!?/span>


退休老領(lǐng)導楊國清作發(fā)言交流。(麗江融媒記者  李揚  攝)


詩云書社主理人白春林帶來了具體的規(guī)劃:“我們計劃不定期舉辦‘方國瑜小課堂’,按歷史或?qū)W術(shù)科目劃分,系統(tǒng)傳播先生的學術(shù)思想;同時,會全力推動《方國瑜全集》十二卷盡早出版,讓先生的學術(shù)成果惠及更多人?!?/span>


詩云書社主理人白春林作發(fā)言交流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  攝)


作為新一任麗江納西文化研究會會長,和永昌說:“未來,我會帶領(lǐng)學會為麗江文化發(fā)展、文脈傳承盡一份力,不辜負先生的精神,也不辜負大家的期待?!?/span>


麗江納西文化研究會會長和永昌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
校園互動:傳薪火,勵少年


午后的陽光更顯溫暖,大家從故居漫步到方國瑜小學。在這里,先生的精神正以最鮮活的方式,浸潤著少年們的心靈。


林超民教授與師生們親切互動,幾句簡短的勵志講話中滿是對孩子們的期許:“方先生教導我,一定要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?!彼χ压耪Z“書山有路勤為徑,學海無涯苦作舟”改成了“書山有路喜探寶,學海無涯樂泛舟”,逗得孩子們哈哈大笑。在輕松的話語里,學習的樂趣、求知的意義,悄悄種進了孩子們的心里 。


林超民教授激勵孩子們要把讀書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 現(xiàn)場“追星”的孩子們爭先恐后請林超民教授簽名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少先隊代表為林超民教授佩戴紅領(lǐng)巾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
先生墓地掃墓:寄哀思,守初心


夕陽西下時,一行人懷著肅穆的心情來到方國瑜先生的墓地。風拂過墓地周圍的草木,仿佛在訴說著思念。


方國瑜先生之墓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在方國瑜先生墓前,一行人舉行緬懷儀式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林超民先生以及活動參與嘉賓在方國瑜故居合影。(麗江融媒記者 李揚 攝)


從清晨的故居座談,到午后的校園互動,再到此刻的墓地追思,一天的行程里,先生的形象愈發(fā)清晰——他是治學嚴謹?shù)膶W術(shù)大家,是溫情擔當?shù)募胰耍菃⒌虾筝叺牧紟煛?/span>


今天的麗江,方國瑜的學術(shù)思想有人傳承,他的文化精神有人守護,他的育人初心有人延續(xù),這正是后人對先生最好的告慰。


fd96cb5a6861daa48be3277fbf912a9d.gif

記者/邱麗亞

責編/李映芳

二審/李 橋

終審/張衛(wèi)國

麗江市融媒體中心 出品

【聲明】如需轉(zhuǎn)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(fā)布的內(nèi)容,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(lián)系。

? 麗江市融媒體中心
24小時網(wǎng)站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:0888-5112277 舉報郵箱:LjrmTS@163.com
【聲明】如需轉(zhuǎn)載麗江市融媒體中心名下任何平臺發(fā)布的內(nèi)容,請 點擊這里 與我們建立有效聯(lián)系。

掃碼轉(zhuǎn)發(fā)